唐飛諍言 點出台灣社會癥結,2011年8月25日,中國時報
  2015-05-21
日前,前行政院長唐飛發表「台北和平之春」新書,將其擔任閣揆一四○天記錄公諸於世。在台灣社會藍綠依然嚴重對立的時刻,閱讀此位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賢者著作,直指我國政治的相關問題所在,實發人深省,令人敬佩。
  唐前院長指出「政黨輪替可能成為常態,然而藍綠雙方對這個悠關政局穩定的機制都沒準備好」,「兩個大黨不要只把心思放在選舉,應致力於如何經營台灣,帶給人民長治久安的福祉」。或許,總統大位不只在歷史留名,也代表著相關的權勢與豐沛的資源,藍綠都不能輸掉,因此政策以選舉為導向,只考慮對選舉加分或減分,沒有長遠的治國理想,藍綠不得不炒短線。此種指出台灣民主僅具有選舉的形式,但未發展到負責任的公共政策與執政,有意大位的政治領袖應加以檢討。
  那麼,唐飛提出哪些台灣治國的重大公共政策呢?茲舉例:一、已採取總統直選應該是總統制,但現在既不是雙首長制或內閣制,行政院長卻要為施政負責,此制度應徹底解決;二、行政院總管國家預算以兆億元計算,但院本部年度預算不過兩億餘元,行政院之二級相關已增加到三十七個,但只有院長、副院長及秘書長,就算不睡覺也難完成經常性的龐雜政務。三、立法院「國是論壇」進行時,行政院長、近四十位二級單位首長及行政院幕僚,均須在場聆聽委員發言,枯坐九天半,總質詢再重演一次;「政黨協商」取代嚴謹的辯論,法案以政黨間妥協及利益交換為準,造成法案審查水準低落。四、中央地方稅收分配不平,「凍省」後,內政部卻不具備原省政府的編組人力和功能,震災時政府功能幾近癱瘓。五、全面廢核是否為負責任的做法,核四停建不適合採用公投。六、建立政權和平移轉的法制。這些對政府體制缺失深刻的觀察,頗值各個政黨參酌。
  有關兩岸議題,唐飛贊成目前馬政府的「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主要著眼在爭取生存與發展的時間與空間;至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政策,唐前院長並未正面反對,但其認為應承認「九二共識」,不能再談「獨」。然「九二共識」若無明顯的「一中各表」支持,某方面已否認自己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且喪失兩岸協商的話語權,在國內外未必會被接受。而民進黨與政府不同的政策主張,會不會形式上相異,而實質上反而讓步更多?也是有待觀察。台灣面對中國有其不得不妥協的委屈,藍綠政黨不同的兩岸政策是在艱苦環境找出路,不妨認為將兩者政策當做兩根並行的支柱,不必排斥對方,互補互成,這可能是大多數人民樂見的狀況。
  唐飛前院長為台灣政局穩定,一再期待首投族及其他世代關心國是,不要放棄投票。就此而言,筆者贊成不分世代必須關心國是,但未必就要投票,否則面對不能令人滿意的政局,只有「含淚投票」一途,所能發揮的公民監督功能有限。惟唐前院長走著超黨派的路線,其所抒發的諍言對各黨各派都是非常寶貴,它彷彿是一個永遠懷抱的理想夢,是台灣真正需要的治國理念與熱忱。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