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打散,台灣才有前途,2008年2月17日A19版,中國時報
  2015-05-21
蔣友柏最近在部落格批評連戰在二○○四年總統大選「選輸不認輸」,把台灣民主形象玩到Low到。此話一出,又受到社會各界正反兩面的評價。藍營人士大多認為蔣友柏身上流著蔣家的血統,不應批評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相對地,年輕人中有許多人支持蔣氏的說法。
  藍營人士不滿蔣友柏的言論,我可以理解,因為蔣友柏的批評勾起了二○○四年藍營總統敗選的痛苦回憶。誠如一位我素來敬重的藍營律師表示,二○○四年輸在319兩顆子彈的操作,陳水扁政府連任的正當性有疑義。惟民主政治既然以選舉結果決定勝負,縱使選舉的實質內容充滿爭議,亦衹能以此形式的成敗論斷,否則,國家將內爭不已,並非國家之幸。這是一種運動家的精神,也是近代創造出來以人頭代替拳頭的文明。而台灣有幸能夠進行總統直選,並以其結果決定政黨的輪替,此在華人背景的社會中,係頗不易得的成就。蔣友柏批評連戰的言論,並非沒有其立論的立場。
  或許,有些藍營人士認為綠營支持可以批評連戰,但正藍出身的蔣友柏不可以,不然,藍綠的分際豈不亂掉了。筆者以為上述論調,才是阻斷台灣進步的原因。君不見國內近十年來,藍綠對抗造成內部族群撕裂,夫妻反目,兄弟不和,朋友對立,嚴重內耗,許多人的人性與是非因政治立場而遭到扭曲。其實,去掉政治立場,藍綠兩營人士看到對方,就不會那麼仇視,也可以欣賞對方的才能、品格或吐談機智,亦可能相互尊重與體諒,逐漸建立台灣命運共同體。直言之,少一點藍綠,台灣才能看到希望及未來。
  令人欣慰的,年輕世代越來越不堅持藍綠的界限,而是以其單純而開放的心靈看天下事。此不僅蔣友柏如此,我所認識的綠營新生代也是如此。某綠營出身的小黨幹部曾公開表示,選民有時認為他是綠的,有時認為他是藍的,常弄不清他的政治立場,他很高興選民能夠有此認知,而且還願意肯定他,他就是要打散藍綠,才能突破藍綠,台灣社會才能從在藍綠的困境中走出來。按在重大的公共政策方面,包括國防、外交、內政及司法,原本就存在基本原則及大是大非,不應區分藍綠,在經過反覆思辯後,反應台灣的客觀需要,長治永安的制度方能逐步建立。且尊重多元的言論,才能使每個人追求自我實現,並使社會找到最大公約數的共通善。
  部分電視名嘴批判蔣友柏不成熟,我則以為年輕世代比起中老世代較能夠擺脫藍營的保守威權心態及綠營的狹義族群主義,也能提出進步的觀點,他們是當今台灣社會的主流,應該多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話語。許多人也曾經輕狂過與坦率過,何妨以欣喜的態度看待。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