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人物的風度與政策,2011年11月29日,蘋果日報
  2015-05-21




距離總統選舉與立委選舉不到2個月,本以為以兩位法學教授為主軸的選戰會比以往質佳精彩,誰知馬蔡仍沿襲過去藍綠的口水對罵,雖然沒有預期以中國因素撕裂社會,卻進行另一種人格上控訴的戰爭,使聽者發現原來馬蔡兩人在對手描述下都不應信任,能力也十分可慮。
  業在某大學唸書的首投族犬子問我,馬蔡兩位總統候選人到底哪位較好?為什麼在馬英九的眼中,民進黨不正直?在蔡英文口中,不要口水總統(指馬英九)?我尷尬地不知如何回答。陳盈助事件已經進入訴訟中,真相不明。馬總統不否認曾經見過陳盈助,但沒有接受政治獻金,馬卻以個人名義對民進黨提起民事損害賠償訴訟,各界反應不一。民進黨對此事件則中央與地方表述不同,中央批評馬會見組頭,地方則稱讚陳盈助是「朋友」、「好人」,至於蔡英文本人僅表示陳是否「好人」要問馬英九,充分表現出談判高手的犀利與選擇性回應。馬蔡在此事件顯示出人性的慧詰,而總統應有的廣闊胸襟則反而不重要了。
  百年國慶「夢想家」晚會的風波,馬政府由文建會盛治仁主委下台交代,迴避馬總統事先是否知情的質疑。柿子一斤兩塊錢的爭議,民進黨揭露農民生活的困頓,卻掩飾不了查證不夠用功的疏忽。馬蔡以上一來一往的攻防,讓選民見識到兩人的不夠慎重與疏漏,而風度遠不及他們美好的學經歷,令人傷腦筋。
  馬蔡最應講清楚的兩岸關係與經濟對策,卻都選擇模糊路線。馬總統在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後受到親中的質疑,主因在於台灣社會普遍對中國不信任,可以做生意,但對於中國的一黨專政、飛彈瞄準台灣與國際封鎖台灣的客觀事實則不敢領教。馬總統上台後就全力宣傳中國對台灣的採購商品、觀光與ECFA的優點,然而馬政府與中國達成的「九二共識」,據中國政府在國際上宣傳的訊息很明確地要終結「中華民國」,台灣選出來的總統可否如此?或許馬政府對策不是扈從,而是迴避或以拖待變或爭取空間,但是大多數台灣民眾卻懼怕中國,有些人則認為目前兩岸交流太快了,甚至是以國家主權交換經濟利益。馬總統提出兩岸和平協議後陷入國人質疑親中的危機中,才又改口「公投」及「未來四年不與中共領導人碰面」、「時機不成熟」。可是真正的問題在於若馬連任後,先易後難的兩岸關係如何進行?中國能否由不承認台灣變成承認台灣?若馬堅持「不統、不獨、不武」,中國是否在經濟上繼續讓利?若不讓利,馬政府有無別的高明經濟對策?
  相對地,若蔡英文當選總統,不接受「九二共識」,但所謂「台灣共識」是否為另一種的「九二共識」?若與後者差不多,又何必批評馬的兩岸政策?與後者差很多,較能夠捍衛台灣主權,或較不能夠捍衛台灣主權?若蔡的「台灣共識」較能夠捍衛台灣主權,那麼中國勢必較不願在經濟上讓利,此時在台灣經濟向中國傾斜頗為嚴重的現實下,蔡有何振興經濟的妙方?
  國內輿論常談論總統的高度,其實最低限度的高度是「風度」,若馬蔡連對待對方的基本風度都沒有,當然談不上總統的高度。至於兩岸關係與經濟利益的關連性是任何台灣總統最難克服的問題,迄今馬蔡都只是口角春風,尚未提出令人佩服的政策。

 
【上一則】 【回列表頁】 【下一則】